“学述”沙龙|王牧华:场馆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3 14:07: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png

馆学习  // 2022 NKLJ

 

“场馆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概念被提出,其内涵逐渐提升。学校在探索“场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场馆,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以期引入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更加真实的教育场景,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型教育生态。

 

12.jpeg


为了进一步将“场馆学习”的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11月30日,南开两江中学举办主题“学述”沙龙,邀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牧华在线上为全校教师做了“场馆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主旨报告。

34.jpeg

45.jpeg


王牧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学校改进教育政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合作研究成果《公共知识与个体经验: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实证研究》,获重庆市第1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转变》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课堂生态论》获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

 

56.jpeg

 

1、研究背景

 

首先,王牧华教授从场馆学习的“研究背景”引入,对其概念进行阐释。认为场馆学习是响应国家育人方式改革号召的教学尝试,是基于校内外场馆融合的实践式、探究式、综合式的学习方式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学习形态,同时指出场馆学习有其独特的特征:在时空上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边界,将课程与学校融合,形成内容破壁,向学生的生活无限延伸。

 

58.png

 

2、个人实践

 

然后,王教授通过丰富的“个人实践”场馆学习研究经历,将实践经验倾囊相授。

 

59.png


一是问题驱动。王教授建议老师们在开展场馆学习前,要有精巧的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观摩、讨论;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形成作品、方案,进行团队交流展示。

 

60.png


二是体验式学习。王教授以创客教室为例,结合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强调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通过具身认知,让学习在真实场景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学生角色也从知识接收者变为知识探索者和创造者;建议老师们注重学习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png

 

3、新的思考

 

最后,王教授与各位老师分享了就场馆学习引出的“新的思考”。环境对学习具有协作作用,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发生在教室中,大部分的学习可以发生在家里、运动场、博物馆等场所,这种含蓄和毫不费力的非正式学习可以在教育实践中被灵活、创造性的运用。

 

3.png

4.png


王牧华教授的讲座让老师们深受启发,点燃了大家开展“场馆学习”的热情,教科处陈徽主任主持了学校教师与王教授的对话与交流。


5.jpeg

 

我校课程创新中心吴黎主任,以“物品、情感与思想”为线索,分享了重庆南开两江中学课程创新中心在场馆学习中的经验;从博物馆学习出发,认为学生在博物馆学习中最直观的体验源于博物馆中各式各样的展品,从而唤醒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

 

6.jpeg


随后,我校四位老师分别就“场馆学习”关心的话题与王牧华教授进行了对话交流。


7.jpeg

 

赵震昊:我校结合场馆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社团课程,如且陶馆的陶艺课程、沙画设备室的沙画课程等。在课程建设上,我校如何进一步发挥场馆的最大作用?

 

王教授:紧扣课程标准,以目标为导向,以体系为引领,回应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具体有效的活动和课程,让活动切实开展起来是首要的。

 

8.jpeg

 

陈凤雯:我校拥有资源丰富的生态馆,共有1300多种动植物标本,是我校重要的生物科学普及基地,请王教授指导下,我校该如何利用生态馆为其建设充分赋能?

 

王教授:可以将课程与场馆相结合,使学习与环境建立联系,如利用场馆资源构建学习情境;也可以任务促学习,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例如让他们担当生态馆的解说员。

 

9.jpeg

 

杜雯静:课程创新中心在博物馆研学中探索了重庆系列博物馆,但是课程实施基本都采用教师设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形式。请问您对于中学一线教师开展场馆学习有更多更丰富的建议吗?

 

王教授:我建议先做事情,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再从一到一百。先开展起来,让学生有期待,保持对场馆学习的喜欢和热爱;还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要有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

 

10.jpeg

 

毛明山: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请问王教授如何看待它们与场馆学习相结合的问题,其前景如何?

 

王教授:虚拟现实技术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例如我们可以通过VR等技术线上参观国家博物馆等,有效突破了空间界限。但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不能取代现实的场馆学习。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认知感受会更好,场馆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意义是虚拟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11.jpeg


场馆学习融入学校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助力。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坚持搭建馆校结合平台、培育馆校结合基地、开发馆校结合课程、扩展学习体验边界,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视野,培养具有长远目标、宏大视野和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新型人才。 


13.jpeg


《课堂内外·学述》是一线教师交流教育思想、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平台,第四期聚焦“场馆学习”,期待您的来稿!

 

《课堂内外·学述》简介:

学无止境,述之有道;学以致用,述而作之。为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教育前沿动态、了解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教学规律,《课堂内外·学述》杂志应运而生。《课堂内外·学述》的宗旨在于“引领教师成长”,服务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既包括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师范院校的师生。杂志将通过聚焦教育热点话题、剖析学科难题、分享管理经验、展现学术成果,打造一个属于教师的精神家园和成长平台。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教师征稿。

 

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处处都是学习的场所。无论是校内场馆,还是校外的博物馆、美术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场馆,都是学习发生的广阔舞台。

 

14.jpeg


第四期征稿主题是“场馆学习”。场馆学习是一种以实物为学习内容、以体验为学习方式、学习者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互动生成的学习环境、参与实践的学习机会以及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对推动学校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促进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有机整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有着丰富的场馆资源,这些场馆以重庆南开两江中学特色课程体系为基础,为学生的成长不断赋能。

 

15.jpeg


传鉴图书馆总面积4091.77平方米,现有藏书约48365册,杂志260余种,报刊30余种,配备了数台电子书阅览机和报刊借阅机。馆内设有独立的茶艺室、社团活动讨论室、班会讨论室、小组讨论室、电子阅览室。

 

16.jpeg


17.jpeg


地质馆由古生物展厅、岩石与矿物展厅、岩溶地貌展厅及极地走廊构成,共有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等526件,展板100余套。

 

18.jpeg


19.jpeg


生态馆内馆藏的生物标本丰富,涵盖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绝大部分动物种类以及种子植物,标本共计1000余种,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分门陈列。生态馆是我校重要的生物科学普及基地,大大丰富了全校师生的科学知识。

 20.jpeg


21.jpeg


津之南美术馆将“精、气、神”的概念融入整体设计,中西结合,让有限的空间流动着精气神,“小空间”能有“大作为”。馆内有四大区域:绘画区、书法区、拓印互动体验区和陶艺作品区,以做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

 

22.jpeg


24.jpeg


为使学生近距离体验航天科技、感受航天魅力,我校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在学校落成航天馆。馆内拥有星、箭、船模型以及相关先进互动的体验设备。


校内场馆 

25.jpeg

 

 除了以上场馆外,南开两江中学还有科学馆、且陶馆、天文馆、艺术楼、云端农场等多种育人场所。除校内场馆外,我校积极开拓校外场馆学习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

 

26.jpeg

27.jpeg

28.jpeg

29.jpeg

30.jpeg

31.jpeg

32.jpeg

35.jpeg

36.jpeg

37.jpeg

38.jpeg

39.jpeg

40.jpeg


校外场馆

41.jpeg

42.jpeg

43.jpeg

44.jpeg

46.jpeg

47.jpeg

48.jpeg

49.jpeg

50.jpeg

51.png

52.jpeg

53.jpeg

54.jpeg

名家引领:对“场馆学习”前沿理论的解读,国内外研究的对比。

学科探索:围绕“场馆学习”,学校、学科、教师在校内场馆、校外场馆、虚拟场馆等不同层面的具体实践与经验总结,以教学论文类为主。

教学反思:教师在进行“场馆学习”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以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类文章为主。

学生风采:学生进行场馆学习活动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成果展示,形式上图文并茂。

55.jpeg

1. 来稿文章力求观点明确,实践案例突出,文字优美精炼,表达得体、行文规范。

2. 来稿请注明栏目,“名家引领”“学科探索”“教学反思”栏目稿件2800-6000字,“学生风采”栏目稿件不超过1000字。

3. 来稿作者需提供一段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1-2张个人高清生活照片(1M以上)。

4. 稿件(包括图片)必须原创,严禁抄袭、造假、侵权等行为,文责自负。

5. 稿件请于2022年12月15日前发送至《课堂内外·学述》编辑部邮箱:zgxueshu@163.com。

 

57.jpeg

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场馆学习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构建学生发展的完整学习圈。《课堂内外·学述》第四期聚焦“场馆学习”,诚邀各位不吝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