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讲坛 | 北京大学邵嗣烘教授与你“寻找你最喜欢的数学”

发布时间:2024-12-30 09:26: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image.png


教育部提出的“强基计划”聚焦于基础学科建设,着力于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学学科对中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发展多元的数学思维、建立主动的应用意识等多个方面提出新要求。为培养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校特邀请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雅特聘教授邵嗣烘老师来校作《寻找你最喜欢的数学——新时代如何从中学数学过渡到大学数学之我见》主题讲座。




邵嗣烘


image.png

个人介绍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雅特聘教授。2003年获北京大学学士;2009年获北京大学博士。2009年至2010年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博士后。先后到访过北卡罗莱那大学夏洛特分校,香港科技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塞维利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主要开展面向智能、量子和计算的交叉融合研究,落脚点在基础的数学理论和高效的算法设计,强调离散数学结构的设计、分析和应用。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高维数值方法、离散建模与组合优化、计算量子力学、图谱理论及算法、微分方程数值解和计算复杂性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面上和青年等项目资助。






邵教授从自身在北大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出发开始本场讲座。邵教授一直坚持一线数学和院系服务,曾主讲15学期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并做了8年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班主任;还给研究生创造交流机会,引导形成个人研究风格,并以此勉励同学们好好加油,未来进入北大学习数学。

image.png


“要学习更高维度的数学。”


邵教授指出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从有限到无限、从低维到高维、从离散到连续、从确定到随机、从具体到抽象,并以芝诺悖论、无穷旅馆论、背包问题、花粉的布朗运动、非欧几何、双曲几何等为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

image.png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邵教授以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相对论、薛定谔提出的量子数学模型等为成功案例证明数学可以去描述客观世界并建模世界。同时,邵教授还以影视片段视频的形式向在座同学们介绍数学的乐趣,数性质朴,从不虚饰,能够穿越时空,传递前人智慧,启迪后人思考。

image.png


“在计算机上做科学实验,


这不是一个空想。”

邵教授指出当数学公式和物理现象一致时,就能够在计算机上开展实验。邵教授认为当今最主要的科学问题便是上天、入地、见微,并对于见微这一部分着重进行了阐述。在微观世界中比如大脑中神经元的反应、人造太阳聚变的可控、量子粒子聚变的精准仿真等问题都需要数学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

image.png

image.png

“要鼓励纯粹好奇心驱动的探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邵教授勉励同学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在未来不断探索。邵教授认为如果同学们有志于做数学家或开展科学探索,便无论如何至少要做重要的问题。邵教授进一步指出,数学学习特别需要时间,好的数学问题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当选定问题后要反复锤炼动机,保持永远的开放意识,并从方式、考试、提问、成绩、研究方面向同学们分享经验。

image.png

image.png


“做优秀的数学人。”



邵教授以自身的奋斗目标来鼓励同学们要不断发展并具备内生的学习动力、扎实的数学基础、清晰的物理图像、高超的计算技术;朝着“追求原创研究,轻装上阵,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成为一名用数学武装起来的轻步兵。”的培养目标而努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周强副校长为邵教授颁发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生涯课程指导专家”聘书

image.png

学生代表为邵教授献花


image.png

邵教授为我校师生签名寄语






学生感言




潘浩然 

邵教授通过比较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思维方法的异同点,告诫我们需要根据实际不断调整转换思维方法,才能学好数学;邵教授特别强调,数学必须做到灵活变通,活学活用,只有思维不断转换,方式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数学,领悟数学之美;邵教授勉励我们,要常学常新,攻坚克难,为我国的数学事业贡献力量。邵教授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邵教授语重心长的话语与南开“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其实是一脉相通的,身为南开学子,需永不满足,求新求变,不断进取,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丁辙旭

“南开讲坛,真知灼见”。邵教授以严谨的态度将数的定义从有限扩展到无限,让我们体悟到了数学的神秘与奥妙;他将我们的视野从宏观拉向微观,用生动的数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从邵教授的演讲中,我能感受到数学不仅是初中几何和函数的解析式,它更是一门解释万物理论,探寻真相的学科,在数学的海洋中每一个人都是创新者。在未知中,我们体会着探索中的独特快感。




罗星羽

北大数学教授邵嗣烘先生为我们开展有关数学的真知以及奥秘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再一次刷新了对数学的认知,让我明白了数学的重要性,任何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更让我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同时,在邵教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明白了数学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探索几何、方程等不同板块的知识。这次讲座令我受益匪浅,希望我也能够在数学方面,更上一层楼。




余诗琪

中学数学,近在眼前;大学数学,遥遥在望。有时近在咫尺的事物我们都不能伸手可及,而那遥不可及的事物就更“高攀不起”。但邵老师讲座让我深知,数学无论远近,只要钻研认定的重要问题、掌握学习方法,便能 “伸手摘星”。数学从有限至无限、低维至高维、离散至连续、确定至随机、具体至抽象,是科学语言,贯穿生活。邵老师还讲到,去探究我们喜欢,愿意花时间去琢磨,有信心去说服别人的问题是重要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则需要用动机的反复锤炼和永远的开放意识。优秀数学人不一定有精湛物理、计算本领,但内生动力与教学根基不能少。中学数学虽简单,同样需扎实基础与内在动力。邵老师讲述初、大学数学过渡,我这名初中生深受鼓舞,立志向优秀数学人奋进。







“数学是灵动的语言。”

邵教授的分享不仅让南开两江的学子们领略数学魅力,开拓数学认知,帮助同学们在未来能够顺利地从中学数学过渡到大学数学,更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数学学科探索的热情,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种下了对数学热爱与追求的信念。相信在未来,南开两江学子将会在数学领域不断扎根成长、深耕细作,成为具有公能精神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image.png